
長頸鹿的脖子為什么那么長呀?
石頭為什么沒有腿呀?
人為什么會死呀?
星星為什么那么小呀?
土里為什么能長出小草和大樹呀?
你家是否有一個問題不斷的“好奇寶寶”?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,我們該怎么做呢?智慧的家長會以此契機,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,幫助他們成為愛學習、善思考的人!點擊文章,你也可以做到~
每個問題都需要正確答案嗎?
崔永元曾講述過與女兒間的一段有趣的對話:
孩子3歲時,有一天突然問他:“爸爸,我是從哪里來的?”崔永元一愣,暗自思索著如何本著尊重科學、尋找真相的態度,給女兒進行了一番“科普”教育。誰知絞盡腦汁解釋完后,他問女兒:“明白了嗎?”女兒卻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,說:“可是,隔壁小強說他是從南方來的……”
相信很多成人都曾在面對孩子無窮無盡、天馬行空的問題時,詞窮到面紅耳赤、不知所措,但其實我們并不需要對孩子的每一個問題都給出完美的標準答案。
哈佛大學一位教授曾對此做過專門的調查分析:“5歲以下的孩子有自己的提問特點,有的問題確實是想知道準確答案,但大多數時候,他們只是在表達自己對這個話題的興趣,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對成人說‘哇,這個很有趣,我很好奇,我想繼續探索它’”。
孩子的好奇心如此珍貴,當他們開始探求世界的“真相”時,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維持孩子探索未知的熱情和興趣,然后引導他們一步步尋找答案,這種探索的過程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。
如何回應孩子的“為什么”?
1肯定孩子的好奇心
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,世界上的每一個事物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和未知的。孩子不停地拋出問題絕不是想要為難你,他們只是覺察到了世界的不簡單,并且已不滿足于表面化的觀察,想要挖掘更深層次的內容。這表明孩子的觀察力、想象力、創造力、學習能力都在悄悄萌芽,他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能力正在逐步提高。
當孩子提出問題時,我們應當以贊賞的表情給予反應,并適當進行口頭表揚,如“這個問題問得好”“不錯,你怎么想到這個問題的?”等等。這會讓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,并為提出問題感到自豪,這對孩子的思維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。
2尊重孩子的問題
孩子的提問有時僅僅是表達愿望或尋求關注,而不是真的需要解答。比如“為什么要睡覺?我為什么不能看電視?”這其實是在詢問作出禁令的原因,成人可以溫和地告訴孩子“到了睡覺的時間就應該上床睡覺了!”對于這類問題,我們不必一板一眼給出答案,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感受就是最好的回應。
那么,下面這幾類問題大家可就不要敷衍,一定要重視并認真回答哦!
★ 生活常識類: 為什么要刷牙呢?
這類問題給出答案,不僅可以幫孩子解決疑惑,還有助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★ 情緒情感類:為什么今天我搭好了積木,老師沒理我呢?
這類問題的回答關乎著孩子的情商培養和社交能力的培養。
★ 自然百科類:為什么樹葉變黃了呢?
這類問題解答好,能夠開闊孩子的視野,豐富其知識儲備。
★ 自身問題類:為什么樓下的奶奶說我長得不好看?
這類問題必須認真回答,因為關乎人生觀和價值觀,還關系著孩子對自身的正確認識以及自信心的培養。
★ 人生哲學類:人為什么會死呢?
盡量化繁為簡,不深入、不探究,針對問題回答后,可轉移話題。
3.引導孩子找答案
孩子:為什么樹葉會變黃?
媽媽:寶貝,你有沒有發現樹葉是什么時候變黃的?
孩子:最近幾天吧!
媽媽:對??!前些天是夏天,夏天過去是什么季節?
面對孩子的“為什么”,可以像這位媽媽一樣不斷反問孩子,啟發孩子積極主動思考問題,獲得答案。也許一個“為什么”解決了,還會生出許多新的“為什么”,但是,這些“為什么”會慢慢織成一張完整的知識網,而這個“織網”的過程,就是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、探索的愉悅的求知之旅。
隨著孩子知識面的擴展,解答他們的問題對父母來說是一種挑戰,也是個技術活兒,不但需要耐心,還需要毅力。這時我們不妨求助科學啟蒙繪本,不僅能解答孩子的“十萬個為什么”,還能培養讓他們終身受益的閱讀習慣。當然,這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高質量的親子陪伴。